- 霍文亮;张小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铸基”工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要引导学生树牢“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坚定“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善用“大思政课”所蕴含的科学育人理念和方法,将“主课堂”“大课堂”“大师资”“大平台”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形成横纵贯通、相互融合的育人大格局,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年04期 v.35;No.186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郭长帅;何雨薇;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将数字赋能思政引领力已成为重要课题。从价值意蕴看,数字化技术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打造协同育人的新体系,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但同时存在技术障碍、师资数字素养不足、资源共享机制缺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对此,应通过技术运用、人才支持、平台搭建、评估反馈等实践途径,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育人铸魂水平。
2025年04期 v.35;No.186 19-2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吴夏;
“第二个结合”深刻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高度契合,为高校思政课的人才培养提供基本准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举措。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方面,高校思政课面临着教学内容浅显和碎片化,教学形式单一和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的困境。对此可通过提升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精准挖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案例,以及打造一堂精美的“行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赋能效果。
2025年04期 v.35;No.186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