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西部教育

  • 精神融合赋能:以教育家精神与兵团精神培育新时代卓越兵团教师

    李斌;吕诺;袁欣;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扎根于广袤的中国精神文化土壤,为教师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精神力量。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内在动力、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方面高度契合,共同为新疆乃至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本研究以兵团精神和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为切入点,探讨二者对教师培养的根本要求及共同价值定位,找寻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与兵团精神之间的内在耦合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兵团精神”与“教育家精神”融合发展的教师培育机制,为新时代兵团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方向,在强化教师职业动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完善评价反馈机制方面,为兵团教师教育与发展提供借鉴。

    2025年05期 v.35;No.187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 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问题及应对策略

    陈璞道;裴学进;

    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动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面对的重要时代课题。本文以大数据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联系的必然性两个角度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了在大数据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载体、数据环境、主体和客体四方面的变化,以及由于变化引发的矛盾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既与大数据自身的特性密切相关,也与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有着必然地联系。高效使用大数据,发现且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环境下得到充分发展的必经之路。

    2025年05期 v.35;No.187 11-1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算法权力与价值引领的博弈:智能教育场景中思政话语权的困境与出路

    张彪;

    思政教育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渠道主阵地。资本逻辑主导的算法权力在悄然消解着思政话语权的根基,其与价值引领的博弈已实质性地演变为数字时代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微观争夺。系统剖析算法权力在智能教育领域的技术异化机制,不仅能揭示资本逻辑与技术理性交织下教育领域的潜在意识形态风险,而且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教育体系、巩固思政话语主导权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此,开拓社会主义教育技术学范式革命路径,坚持党对算法的领导权、构建符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思政教育算法语法体系、打造社会主义教育技术新基建,可以重塑智能教育场景中思政话语权生成机制。

    2025年05期 v.35;No.187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知识建构研究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知识建构教学发展:逻辑、困境与纾解

    黄佳伟;朱鸣阳;张义兵;

    知识建构教学旨在培养学习者像专家一样学习,共同创造社区知识为核心目标。时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为知识建构教学注入了新动力。基于知识建构理论的基本原则,本文从观点、社区、手段三个维度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知识建构教学的内在逻辑。然而,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的知识建构教学面临学习者认知主体性弱化、协作对话意识缺失及教师角色定位模糊等瓶颈性难题。为此,研究提出促进学生构建清晰认知框架、保障学习者多元化话语选择权、教师回归育人本质等纾解路径,以推动人际协同的健康发展,实现知识建构教学创造性革新。

    2025年05期 v.35;No.187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从“算法模仿”到“思维创造”——基于知识建构理论的“数的运算”教学的思维转型路径

    周萍;

    “数的运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逻辑推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领域。传统教学往往过于注重运算技巧与速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进行简单的“算法模仿”,思维品质几乎没有得到提升。基于知识建构理论,“数的运算”教学的思维转型路径可归纳为:立足真实情境,激活运算思维;鼓励多元表征,拓展运算路径;观点迭代优化,深化运算理解;观点概括升华,构建运算体系。这四种路径是逻辑推进、持续迭代的过程。通过这些路径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在“数的运算”学习过程中从“算法模仿”转变为“思维创造”,从而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思维以及综合核心素养。

    2025年05期 v.35;No.187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心理学

  •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业拖延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李越;田二龙 ;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与学业拖延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山西省某高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学业拖延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对44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业拖延呈显著正相关(r=0.467,P<0.01),自我控制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r=-0.610,P<0.01),网络成瘾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r=-0.470,P<0.01);(2)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学业拖延有正向预测作用(β=0.587,P<0.001);自我控制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50.43%。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学业拖延,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间接影响。

    2025年05期 v.35;No.187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心理剧团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与自尊水平的干预效应

    罗燕;

    为探究心理剧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自尊水平的干预效果,本研究针对当前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人际关系困扰及自尊发展需求,选取某高校在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公开招募筛选出60名有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自尊需求的大学生,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接受为期9周、每周1次(每次90分钟)的心理剧团体辅导,对照组不参与任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分别对两组被试进行干预前、后测评估。数据分析显示,两组被试前测的人际关系、自尊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人际关系水平显著低于前测(P<0.01),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前测(P<0.01),而对照组前后测无显著变化。研究证实,心理剧团体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并提升其自尊水平,为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2025年05期 v.35;No.187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育史

  • 赫尔之家的建立、社会调查与简·亚当斯社会化教育思想的形成

    陈晓凤;

    1889年,简·亚当斯受到汤因比堂“与边缘人生活在一起”的启发,在芝加哥贫民窟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机构——赫尔之家。赫尔之家的建立不仅是简·亚当斯个人信念的具体化,也是用教育培养社会共同感的持续探索。通过带领团队进行社会调查,简·亚当斯对贫民窟居民的种族、工资水平、居住条件、饮食文化及其受教育水平做了深入与细致的研究,形成了《赫尔之家地图与论文》和《芝加哥的饮食研究》两大报告。基于详实的调查结果,简·亚当斯对赫尔之家的教育活动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完善,并于1896年出版了第一份赫尔之家年报。可以说,这三个报告的出版标志着简·亚当斯社会化教育思想的初步形成。简·亚当斯坚信,通过赫尔之家的教育活动,不同背景的个体可以跨越种族、阶级,性别的界限,融入一个世界主义的、面向未来的美国社会,从而形成深厚的社会共同感。

    2025年05期 v.35;No.187 4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校教学改革与实践

  • AI游戏化学习如何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及情感态度?——基于32项实验和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

    王艳;张宁;杨嘉璇;

    AI游戏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顺应了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2015-2025年国内外的32项相关实验和准实验研究的分析发现:(1)AI游戏化学习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会受到学科类型、作用时长的调节作用,不会受到知识类型、学位阶段、作用场景的调节作用;(2)AI游戏化学习对大学生情感态度的影响会受到知识类型的调节作用,不会受到学科类型、学位阶段、作用时长、作用场景的调节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提出要充分发挥AI游戏化学习的优势,根据学科类型、知识类型和学生需求,优化学习策略,以实现对大学生学习效果和情感态度的全面提升。

    2025年05期 v.35;No.187 56-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为导向的“新外语”人才培养路径探析——CLIL英语读写课案例分析

    陈曦;

    本研究采用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ion Learning内容语言融合式教学)模式,以英语专业读写课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提升外语人才的国际传播能力。研究首先分析了“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指出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然后,对内容语言融合模式的内涵及其对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进行阐述。最后,以具体课程单元为例,详细展示了如何将语言技能训练与内容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设计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国际传播能力的教学活动。本研究旨在为“新外语”人才培养提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教学思路和实践案例,从而推动外语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25年05期 v.35;No.187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教育研究

  • 教育生活史视角下班主任角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

    裴长安;刘晓棠;

    班主任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岗位,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新时代班主任应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在日常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兼顾学生的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以培养完整的人。本研究基于教育生活史视角,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深入挖掘班主任角色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班主任角色有积极心理品质的挖掘者、有效教育方式的实践者、学生为本的管理者和榜样的示范者。不同角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维度,即“心理状态”“学业成就”“思想品德”和“职业取向”。其中,“心理状态”与“学业成就”两个维度主要作用于学生的知识教育层面,二者呈现双向互动关系,学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其学业成就,而学业成就的变化又会反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在价值教育层面,班主任主要通过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时会延伸至学生的“职业取向”。研究建构了班主任角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机制框架,初步廓清了班主任作为不同角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机制。

    2025年05期 v.35;No.187 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困境与纾解策略——以统编版新教材“有朋自远方来”专题为例

    杨淑萍;李丽;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设置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其“融合、创新、实践、育人”的教学理念,引领语文教学实践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推动课堂革新,实现语文课程育人价值。当前初中阶段“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存在目标模糊化、内容模式化、任务宽泛化、评价形式化等不足。而要破解教学实践难题,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转化目标—锚定育人点、活化内容—聚焦耦合点、细化任务—融合实践点、深化评价—强化反馈点”,让学生在完整的语文实践过程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2025年05期 v.35;No.187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